我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故事片的制作,平时我们主要做的事是对处于写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脚本进行分析,还有就是在国际上搜寻发现演员。更具体地说,我们现在正在忙着准备戛纳电影节。
虽然在电影制作方面,欧洲市场并没有多糟糕,不过在电影发行和销售方面,情况就有点复杂了。就我们所掌握的情况看来,过去十年中,演员的流动变得更加容易。在趋势方面,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是动画故事片和自编自导电影,如朱莉娅·杜可诺(Julia Ducournau)的《生吃》(Raw)。
1993年,您创办了一家专门从事电影发展咨询的公司“Initiative Film”。这个决定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电影开发/策划”(film development)这个词?
当我还是一名制片人的时候,我一直在寻找跟我正在制作的电影项目没有什么关系的人进行有创意的对话。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法国以及整个欧洲并不存在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所以我就想创立一家公司,有点像给制片人提供一个第二办公室,但同时也给导演提供一些咨询,比如电影项目分析、剧本筛选、脚本分析、剧本编写、培训计划等等。“电影策划”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它集演员/电影/剧本发展于一体ku酷游app,应该被理解为电影制作业务链条中的上游部分。
这个标准就是导演风格与故事或小说之间的微妙联系。有的故事跟制片人之间会产生一种微妙的个人联系,当然有的时候还有一些没有办法解释的因素,就像一只点金手,把对的故事放到对的人的手中...
这种活动扮演着双重角色。一个是让编剧界有机会跟他们没接触过的制片人和导演熟络起来,另一个是让有潜力改编成电影的书能够脱颖而出,受到关注。
北京故事驱动大会的使命是探索“讲故事和卖故事”的各种可能性。您的日常工作是不是在这两方面都有所涉及?哪一方面更具挑战性?
在脚本分析工作中我们会一直围绕着“讲故事”展开。我们会试着为收到的脚本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式来契合作家和导演的意图,帮助他们达成合作。 “卖故事”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寻找合适的书和演员方面,也就是更多的是为制片人找到合适的书、演员和电影项目。制片人委托我们进行研究分析,而不是我们向他们“卖”故事。但是我们会把自己通过各种努力专门给他们找到的书、演员和电影项目呈现给他们。所以这两方面的工作都非常具有挑战性。
当然,一种专业好奇心驱动着我们与中国的专业人士建立联系,就像我们在许多其他国家所做的一样。参加故事驱动大会也是为了了解在中国可能存在的具体需求和期望的一种方式。 我最喜欢的中国电影人是刁亦男ku酷游综合、贾樟柯和张艺谋。
参加这个活动是希望能够认识一些当地的专业人士,分享我们工作的方式,建立有助于我们未来工作的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